冬季电动车事故频发 竟因这些保暖套装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立冬悄然来袭,在不知不觉中,冬天已经来了,笔者每天上下班都是骑电动自行车,北京这天气真冷,穿了两条的秋裤,仍不能抵挡那刺骨的寒风。【调查问卷】
每年的这个时候,广大的电动自行车用户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使出各路保暖“神器”装备自身。 虽然这些保暖“神器”能有很好的保暖效果,但冬季御寒一定要科学保暖,很多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就埋着安全隐患,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保暖“神器”。
近几年,有一个电动自行车御寒“神器”出现了,它就是挡风被,正如其名它不仅能护住手,还能将腿部给整个包了起来,达到了彻底“挡风”的效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年年初,就发生了一起事故,这位电动自行车用户险些被夺去生命。 贵州籍小伙何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时,在金华磐安县水务局前的道路上发生车祸。根据街面监控视频显示,当时天气晴朗,视线良好,路上无其他来往车辆,何某驾驶电动车突然向右驶离路面,刮撞向路边一侧的停车位内的货车。 在侧翻时,该电动车上的挡风被挂住了停车位里停放着的货车尾部,电动车倒地,驾驶人何某受伤。交警部门在现场勘察时,货车的尾部还挂着一团棉花,与不远处破了个大窟窿的电瓶车挡风被“遥相呼应”。 事故发生后,何某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满头是血。所幸一位正在附近作业的环卫工人发现后迅速为其报了警,伤者被送往医院抢救。16日傍晚,据伤者家属称,目前医院给伤者做了开颅手术,但伤者仍昏迷不醒,情况不容乐观。 这正是因为挡风被体积普遍偏大,极容易与旁边事物发生钩挂,发生危险。即使刹住了车,由于车辆和人体的惯性,驾驶员的身体也会前倾或侧倒,这时如果手不能及时从挡风被中抽出或脚被其绊住,就容易摔倒,严重者头部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电动车连把手套也是御寒“神器”中的一种,虽然厚厚的手套解决了骑车人手部保暖防寒的问题。 虽然近两年电动车连把手套没有那么流行了,但仍能在路上见到有给电动自行车加装连把手套的用户,这无疑给骑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两年前在高邮就发生了一起因为加装电动自行车连把手套而引发的车祸,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高邮市的蒋某晚上骑车回家。当时阴天昏暗,路边没有路灯,蒋某也没有开车灯,正当这时突然隐约发现路边有一老人正在蹒跚步行,蒋某发现对方的时候,已经到老人面前,因为装着连把手套,一时间抓不到握把,电动自行车右侧碰到了老人所拄的拐杖上,老人一下离开了拐杖,当时就跌倒在地。 当高邮市民警到达现场时,只见路边一个瘦弱老人已经被扶坐到椅子上了,地面一大滩血迹,前面不远的地方倒着一辆电动踏板车,再前面还有一个拐棍掉在地上。
民警在了解原因后,确定蒋某全责,并对老人进行经济赔偿。该案中的蒋某骑电动车给自己的车装上了挡风御寒用品,电动车连把手套就是其中一种,虽然厚厚的手套解决了骑车人手部保暖防寒的问题,但同时带来了安全隐患。 主要是连把手套束缚双手没能及时刹车,是导致该起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蒋某所骑的踏板电动自行车没有在车把上扎着连把厚手套,也许该起事故就能避免。
说起电动自行车挡雨棚,虽然其目的是为了防风防雨,但实际情况是,风吹在雨棚上反而会让车身不稳,甚至左摇右晃,而且阻挡视线,严重影响骑行安全。 我认为它是三大夺命保暖“神器”之首,自从致死率也是最高的。以下这些血的教训,就起到了最好的警示作用。
(编辑:吕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