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重回 C 位,资本寒冬中的教育新蓝海 | 36氪新风向
方体语文重点研究了大语文的班型,并最终定为1对20。这显然与此前我们理解的1对4,1对6小班课不太一样。据创始人梁修介绍,1对1属于补漏型,更适合补差,而语文学习的区分度并不高,很难有优差之分,不必应用成本相对最高的1对1模式。 1对4和1对6这样的小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模式,但学生的满班率难题和优秀师资储备的高成本,使其落地时并不顺利。 语文的学科属性以讲授和理解为主,对高频互动和反复练习的要求不高。因此最终确定为1对20这一适中班型,即使无法满班,平均也可以保证10人左右的在线教学。10-20人左右的规模,从成本结构上来说,利于匹配更优质的师资。 下一个“VIPkid”长什么样? 整个语文的市场之前过冷,以至于现在市场上几乎没什么可看的标的,一位投资人告诉36氪。这跟少儿英语那一波不太一样,VIPKID突然火了,大家才意识到少儿英语的蓝海开始了。而现在是赛道先火,大家倒过来观望独角兽出现。 当然不会有第二个VIPKID,但一定还会有下一个“VIPKID”。当英语造就了新东方,数学造就了好未来,语文造就的下一个独角兽或大公司,会是谁? 独角兽的名字我们难以预知,但通过对于未来趋势的分析判断,我们或许能勾勒出下一个“VIPKID”的大概模样。 1、在线小班课是主要模式 据业内人士称,截至2018年上半年,学而思网校、作业帮、猿辅导等线上学生的参培率已达40%-50%,远高于线下,线上市场潜力可见一斑。 相比于线下,线上确有其优势所在:利于培养学习自主性;方便采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时间利用率更高;客单价相对较低,性价比高;对网师综合能力要求高,师资整体更好等等。加上线下市场已由巨头及地头机构把持,线上市场还未被开垦,未来大语文的模式可能继续以在线为主。 班型上,大班课难以保证学生的互动和个体关注,成本较高的1对1也不适于应用于以讲授为主的语文课程,因此,小班课或许仍旧是一个可行模式。 2、阅读写作和人文素养并驾齐驱 语文培训无非补差或培优,应试或素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求侧的应试目的还会占据较大比重,阅读写作等基础能力的培训将是重点。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等一些高考大省,高考大纲指挥棒下的针对性培训仍是重点。 但相对于语文基础能力较好的学生,其需求则侧重文化视野、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3、全语文产品线 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语文没有所谓“终极”的概念。即使语文作文满分,也并不代表语文学到了顶点。在大语文的范畴内,语文的可拓展性强,外延广,产品可以做的非常丰富。 因此,未来的大语文培训可衍生出演讲、口才、写作、绘本、科普、国学、文化游学等一系列产品,基于用户的需求,打造全语文产品线。 4、由产品到服务 尽管大语文带动了培训热,但政策对于整个课外培训市场毕竟“不够友善”,减负舆论和教培整顿,还是绷在整个行业头上的一根弦。 今年年初的四部委整顿通知下达后,教育巨头好未来的整体业务战略明显转向了2B,为公立学校提供中文分级阅读工具的考拉阅读,也已陆续建立千校合作。因此,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直接将课程及产品输送到学校,做“服务”生意。 5、从国内到国外 新高考是大语文热的国内的导火线,但在国外,学习中文、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已经为形成市场氛围。在与大语文培训机构、创业企业进行沟通时,他们无一例外的提到了未来的国际输出战略。 柠檬悦读告诉36氪,其在欧洲多年提供数字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国外“大语文”市场的生机。这也是柠檬悦读从国外转战国内的原因之一,希望先将国内市场打通,再重返国外市场。 风险点:标准化程度低、效果难量化 在线教育尤其是在线少儿英语刚开始爆发的两三年,资本过热,创业者扎堆入局,但慢慢地,盈利难题将一大批中小企业拖垮,资本被迫向头部流动,大公司看准时机寻求IPO上岸。 尽管如此,所有人都在坚定不移赌线上,押注少儿英语,认为这是趋势和刚需。 如今的大语文,或许也会经历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方面,政策利好和千亿级的市场规模摆在那里,创投氛围在一段时期内必定只增不减;而另一方面,大语文非标且养成期较长的特点,又决定了其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困难,只会比在线少儿英语更多。 首先,市场初期鱼龙混杂的局面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投机者一定会出现。vipJr创始人杨正大告诉36氪,目前,市场尚处于建立规则和标准的阶段,真假优劣杂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机会与挑战并存。 在目前的在线语文培训市场上,尚无标杆性的机构、权威性的产品。加之供需方信息不对等,一些机构用“在线”、“直播”等噱头将线下语文产品包装为线上产品,背后缺乏算法逻辑和数据支撑,但依然有部分家长会买单。 另一方面,从大语文本身的特性来看,其标准化程度低、检测难度高,且较难短期“见效”,学习结果的输出层面难以量化。教学效果的反馈,教研的打磨,是接下来最大的挑战。 不论如何,市场总会允许子弹再飞一会儿,大语文的风还会继续吹。在目前标的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资本依然会加紧跑马圈地。 关于大语文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似乎不是当下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位大语文项目的投资人表示,不能确认至少百倍回报率的项目,我们不会投。需要精心计算的项目,我们也不会投。现在看的,主要还是风口,不是项目。 这似乎也暗示,在资本寒冬到来之前,在投资方、大公司和创业者之间,新一轮的角逐又开始了。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我不是药神》中「仿制药」行业的未来究竟如何?|一周创投观察
(编辑:吕梁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